
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是貝聿銘設計師事務所1976完成的帷幕摩天
大樓,主要設計者是Henry Cobb。當初設計的時候沒有想到風和日夜溫差對
玻璃帷幕可能產生的影響,所以剛做好的時候發現玻璃會掉下來(真的掉下來
過!),花了很大的功夫解決這個問題。
60層樓高,241公尺的龐然巨物,因為玻璃的反射,在附近的人並不會感覺
到一般摩天樓造成的壓迫感。
這次的照片分成兩類,前半試圖利用它的特性形塑一些幾何圖形,後半則圖
顯它和附近的關係。
望月。
半邊天。
傾斜。
吞噬。
從公園看。
與豪宅。
新舊交替。
與MIT。
下面比較矮的胖胖圓房子是MIT。
枝枒之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相關聯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Wikipedia的描述。
Galinsky對這棟高樓的介紹。
相當簡明,值得推薦,這個網站本身很有意思。
Wikipedia的貝聿銘條目。
有貝聿銘的著名設計照片喔,包括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,東海路斯義教堂,
還有香港的中銀大樓等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這裡還有房子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波士頓三一教堂與John Hancock Tower。
有著名的倒影。
影。漣漪。帷幕牆。牆影如心。。
望。青山郭外斜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拼穀碎碎念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像MIT這樣的美國私立名校,雖然說校產管理有術,但是其實在運作上對於接國家
計畫仍然相當依賴。
前兩天因故查了一下,MIT年度研究經費五億八千七百萬美金(約180億台幣!)裡頭
有80%都是從國家來的,這些錢支持教授和研究生們進行各種研究,包括各種儀器,
也包括了電腦、軟體、甚至水電費和教授研究生的薪水。
所以說,名為私立大學,但是國家衛生院(NIH),國防部,能源部(這個單位在台灣
名氣不大,但是很有錢),國家科學基金會(NSF)這種重量級聯邦政府機構的補助,
形成了支撐學校運作的骨幹,尤其是像MIT,哈佛,史丹佛這類的研究型大學更是
如此。